这个方子调元气、养阳气,赶走一身的肢体麻木,调补身体内的气血

来源:上洋中医宛医生   时间:2023-05-17 06:03:26

前段时间有一位患者找到我,说是经常感觉手脚发麻,好像一直有蚂蚁在皮肤上爬来爬去,偶尔吹点冷风手指就麻木僵硬到不能握拳。

用了很多民间的“土方法”,也没什么效果,所以来就诊,先诊了舌脉,舌淡苔白,脉象细弱,再加上他面色淡白,这是气血两虚的征象。

我又问他是否有乏力和怕冷的症状,在得到他肯定的回答后,决定用人参调元汤加减治疗,并嘱咐其每日晨起练习八段锦,一周后症状大减,改用丸药善后。


(资料图)

气血与麻木的关系

气血不足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词汇,有些养生爱好者对其所表现的症状更是张口就来,什么精神萎靡,四肢乏力,少气懒言,心慌气短。

专业名词说的一点也不比咱专业出身的差,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气血不足也会导致四肢的麻木,其原因具体是什么,咱们慢慢往下分析。

先说说肢体为什么会麻木,其实无论健康还是患病,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肢体麻木。

例如趴在桌子上睡觉,但凡睡的久一点儿,醒来之后绝对会感觉两条胳膊发麻,因为胳膊在头颅的压迫下,血液过不去了,不能濡养我们的双臂,所以会感觉到发麻,这是“瘀阻”导致的麻木。

回到咱们的主题—气血不足,实际上与“瘀阻”相似,一个是被堵住了,血液无法通行,另一个是气血压根就不足,没东西去通行,更别说濡养四肢了,这就像上班快迟到了赶时间去公司,有车的人堵着到不了公司,没车的人更去不了公司。

人参调元汤

人参调元汤出自《丹台玉案》,由人参,沙参,黄芪,甘草,肉苁蓉,白芍,川芎,五味子组成,主治一身麻木,四肢倦怠。

人参,沙参,黄芪,甘草,肉苁蓉,白芍,川芎,五味子,水煎服。

补气——人参,黄芪

气血两虚,首先是补气,人参大家都不陌生,能大补元气。

在不少影视剧里都有这样的情节,主人公受了重伤危在旦夕,这时就有一位神医出现,拿出百年的老山参,切下一片让他含在嘴里,先“吊着一口气”,然后再想办法救治。

由此可见人参的补气作用是很强的,中医常说“气能生血”“气能行血”,所以补气不但能滋生血液,还能加快血液循环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
还有黄芪,这味药我可是没少见,在大学期间,我室友的水杯和泡脚盆里都能看见它,你要问他原因,不外乎是他晚上睡觉怕冷怕风,而且时不时就感冒。

黄芪它也补气,但是与人参不同,人参补的是在里之气,而黄芪补的是在表之气,一个人如果“表气”不足,就很容易被外邪侵袭,表现的症状就是怕风怕冷,并且容易感冒,黄芪的这一功效在玉屏风散中就有很好的体现。

养血——白芍,川芎

白芍,味苦、酸,性微寒,归肝脾经,有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的功效,单纯靠两味补气药来补气生血是远远不够的,我们还要配伍补血药一起使用,所以在这里白芍主要体现其补血之功,只补气血就够了吗?

当然不是!除了益气补血之外,还要活血!气血刚补充到经脉时,就相当于一潭死水,这时就需要川芎来推它一把,让它在经脉中运行起来,这样才能让气血去濡养四肢百骸。

生津——沙参,五味子

沙参,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,入肺、胃经,有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的功效;五味子味酸、甘,性温,归肺、心、肾经,有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的功效。

有人看到这就不太明白了,主要病机不是气血不足吗,为什么还要加养阴生津的药?

在这里一共有两个原因,第一就是“津血同源”,也就是说津和血的源头一样,都是水谷精微化生而来,并且津也可以化血,所以补充津液也是在变相的补充血液,第二个原因就是方中有大量温补的药物,它俩可以防止其耗散我们身体的津液。

益精——肉苁蓉

肉苁蓉味甘,性温,有补肾阳,补精血的功效,是一味不折不扣的滋补良药。

从表面上看,它的主要功效似乎是补肾益精,但实际上“精血”也是同源的,与方才所说的原理相同,除此之外,身体的元气是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,肉苁蓉补肾就是从源头上保障了气的供给,使之能源源不断的产生。

最后还有一味甘草调和诸药。

临床应用

人参调元汤的辨证运用主要有以下两点,首先最突出的症状就是身体麻木,主要以四肢为甚,更有甚者会出现疼痛和僵硬,这时就要进行一些加减。

加一些活血通络的药,例如桑枝,桂枝,鸡血藤,蜈蚣,全蝎,蕲蛇,乌梢蛇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虫类蛇类药均有毒,不可滥用乱用,药味的增加以患者病情为依据的,若是疼痛不甚且患病时间不长,桑枝、桂枝、鸡血藤一类植物药物足矣。

若是疼痛较甚,且患病已有一段时间,则可用蜈蚣全蝎等虫类药,若病久入络,顽固难治,则可用蛇类药。

在临床上若无法判断该加减哪类药物,可先从植物药尝试,逐渐加量加味,可有很好的疗效。

注意事项:

1.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之品。

2.忌与含有莱菔子和藜芦的药物同用。

最新资讯

业界